【当前独家】那山那水那人

2023-02-20 18:03:11 来源:教育在线

一、悠远“同学们,上课时间到了,请迅速回到教室准备上课。”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资料图)

“始战国,属楚地;秦黔中;三国蜀;晋夜郎;隋明阳,别宁夷,又绥阳;唐初废,名夷州,末‘蛮地’;宋安夷,属思州;元置大保龙泉长官司;明万历,龙泉县;清龙泉,石阡府;民国初,废府州,改凤泉,十九年,立凤冈,至今时,途有更,无大变。实为悠远流长,人杰地灵之属也。”

“同学们都记住了吗?”

勤劳耕耘的老师站在三尺讲台上满目和蔼地问着。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今天的时代新人们应当努力汲取历史留下的精神养分,把我们这一代人的根和魂滋养得更加茁壮和笃定,不会被翻天覆地的时代巨浪冲向浅滩。”一位志在根植桑梓情怀的老师坚定地说。

这一幕幕会在我们的记忆里保留许久,也许一辈子也难以忘怀。因为这其中不只有故乡的历史变迁,还有每一个凤冈人对她深厚的爱。二、进城“进城啦,进城啦!”。农历每月的“三、六、九”,在乡下的各村各寨总会有男男女女在各家各户的院前屋后邀约往县城赶场。

婆(奶奶)还在世的时候,我们几个孙子孙女总会在婆进城赶场的日子,不约而同、早早地等候在那扇不大的木房门口。我们几个小孩子的心里面不单单想她背上背篓里的东西,更多的是想听她给我们讲城里的热闹。尤其是冬天,在乡下的人家,忙过春耕夏种秋收的时节,剩下一整个冬,大人小孩们不是一家人围到炉火旁拉家常,就是走家串户去打发难得的闲暇时光。有些心灵手巧的妇女和稍大一点的女孩子不管是在自家亦或是别家还不忘在闲谈时手拿钩针、毛线和鞋垫,为自己和家人织衣纳鞋。而孩子们也自然有属于我们的特别的方式去享受这期盼许久的日子。在一个黑黢黢的小屋子里,一个老人领着一群孩童围坐在温暖明亮的炉火四周,开始给我们慢慢地讲述着一段又一段有关于进城和城里的故事。讲得最多的还是位于县城北边的龙井的故事。对于一位出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人,可以说是亲身经历和亲眼见证了凤冈县城和凤冈龙井的巨大变迁。还记得她那神话一般的语言和丰富的肢体动作,那些故事的内容也许在成长的道路上渐渐遗忘,但那幅生动形象的画面现在依旧记忆犹新,那份真挚的爱也从无流逝。

时针不停地走呀走呀。小小的孩子们也长大了,步入了县城中学的学堂,也算是以另一种方式“进城”了。当然感受也不尽相同。有时独自一个人悠闲地踱步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突然经过城北的龙井时,仿佛有一股莫名的力量在牵引着我驻足停留,总会有说不出道不明的感觉以及一幅似曾相识的画面在眼前掠过。三、茶香清乾隆的《贵州通志》以及新编的《凤冈县志》记载:“龙泉,在城内凤凰山下,泉自洞中流出,大旱不竭,一邑资其灌溉,县之得名以此。城外又有小龙泉,水甘冽,取以烹茶味甚佳。”这个小龙泉,指的便是今凤冈县城北文峰塔旁的小龙井。有了一口生活所需的源泉,便孕育和滋养着茶乡人民和茶乡大地,在黔中乐土上散发独属茶乡人的茶香。

儿时的记忆里就有了种植茶和采摘茶叶的情境。特别是清明节前后,忙得更是不亦乐乎。高三以前,每到周末和暑假几个小伙伴总会相邀。大清早吃完早饭以后,和自家大人一起都斜挎上一个用竹子划成篾条编织而成的茶篼,开始向村后那座绿意盎然的茶山“进军”。几个小山头上,不乏有喜爱忙里偷闲的妇女抓住这难得的时间开始她们尽情的演说,也不缺在一旁搭腔接话的人,更有不少的观众期待着,迎接所有人的欢声笑语。“嘿!嘿!他婶婶,你看昨天晚上的凤冈新闻没?你是不知道啊,人家电视台还给咱们宣传平常采茶,加工茶叶和制作成品的传统工艺哩!还听说国家出台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要加大对乡村特色产业的力度扶持噢!”人们心花怒放地高声说着。在党和国家的帮扶下,家乡实现了脱贫,走向了小康社会,生活质量日益提高,茶叶和新兴农产业日渐成为潜力股,成为特色风景线和特色产品。家乡人民正昂首阔步走向多姿多彩的美好生活。

那山那水滋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凤冈人,在这片神奇土地上也续写着凤冈故事、遵义故事,甚至是贵州故事和中国故事。远离家乡、异地求学的我乡愁更浓,在心底里迸发,在脑海中萦绕,在声门处冲击……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