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报:光亮透明映乡愁

2023-03-08 22:16:06 来源:教育快报网

光亮透明映乡愁

董顺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的父母都是纯朴、勤劳的农民,绘画对我而言曾经是个遥远不可及的梦罢了。打小起,我们五姊妹的衣服上都绣着不同的花草、动物图案,邻家的小孩和班上的同学都非常羡慕。特别是母亲手工绣制的背袋,本是把我们背在背上便于田间劳作的工具,但我家背袋上的角隅纹样和蝙蝠、鱼、猫等图案,在黑色的布料上格外夺目、艳丽,引来外村许多妈妈跑来买母亲缝制的背袋。这些实物现在早已不见踪影,但至今都还在我脑海里浮现,总觉得自己画画的天分源于母亲的遗传。由于常年战乱和外公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母亲只上过一年小学就辍学,但母亲的坚韧、朴实、善良、谦让的品格,潜移默化、言传身教,一直影响着我们。

我的绘画启蒙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读初中二年级的我遇见了优秀的图画课老师徐正煜,他教了我一些素描、色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上了高中,我和徐老师还保持书信交流,他给了我很多积极的、中肯的教诲。1993年,我考入四川美术学院,走上了专业学习之路。在美院的三年,奠定了我绘画造型的坚实基础,并有幸得到了雷洪、杜泳樵、刘明明、李景芳、侯宝川等老前辈的谆谆教诲。特别是刘明明老师,对水彩画技法悉心指导,她淳厚谦逊的人品以及清新淡雅、平实自然的写实风格对我影响很大,我的水彩画技法也有了长足的长进,逐步萌发了对身边客观物象进行自我情感表现的冲动。

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到现在,我走过了一条反复思考、自我探索的艺术实践之路。在装饰线描里找寻过自由和快乐,在油画写生中体验过写实与抽象表现的快感,从川西甘南的自然风情到安徽宏村的徽派建筑,从苍山洱海到凤凰古城,从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到陕北的黄土高坡,在浩瀚如汪洋的茫茫人海中,在深邃的传统艺术的长河中,在狂热的现代抽象的漩涡里,我一直寻找着,寻找儿时内心深处闪现着的印象——纯净、朴实、宁静、平和的乡土情愁。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老爸赶集卖鸡的鸡笼子、老妈推磨做汤圆的石磨子、村子里响彻每一个角落的高音喇叭和纯净清澈的乌江水和历经风吹雨淋的乌江石、滚滚长江洗礼的大江风骨等都成为我创作的源泉。水彩《乡村闲趣》是儿时老爸打理一家生计的真实写照,我以光亮、透明的色彩,以精微、细腻的刻画,以新颖、独特的构成和轻快空灵、严谨翔实的写实风格来表达我对父亲的敬意和对当今生活的体味,同时也是我儿时艰苦生活和当今美满生活的真实比照。我用了一些特殊技法与表现主题有趣结合,将画面主体尽可能的放大和对主体阴影及深色背景部分的肌理处理,意在使画面虚实有度、水色浑然有序。2009年该作品有幸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并获得重庆市涪陵区委、区政府颁发的“第十六届乌江文艺奖”一等奖,这是对我十多年来钟情乡土题材的最好奖赏,由此激发了我创作的热情。水彩《风雨相随》《大江风骨》《乌江魂》《乡情如初》《乌江印痕》《基石》《静谧·山涧》《那山·那水》等作品也是乡土题材,我似乎找到了自己久久求索的艺术表现理想——用轻快、透明、光亮的水彩画来表达我的乡土情愁。

绘画创作追求的是自我情感的真实表达。尽管我的作品还很稚嫩,水色语言表达还不尽完美,甚至有些做法还未必得到认同,但这是我真情实感的表露,是年幼时留在心底的纯净、朴实、宁静、平和的意境,是我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心绪。艺无止境,路很漫长,但乡土情愁却像一壶陈酿,随时间的流逝愈加浓烈。绘画于我而言,艺术创造的过程远比成功富有魅力,成功与否已不再是那么重要,只要能表达我的真情实感,我就心满意足了。我坚信一点:只要用心去画,总是会有动人之处。

中国水彩画的守正创新,一己之见,融合传统便是守正,再现真实亦是守正;与时代同步便是创新,感悟抽象亦是创新。两者之间如何相触相融,需要我们有包容、开放、宽广的心态,有哲学、文学、艺术之修养。我们应不带门户之见,不吝中外之分,择其优处为己所用,不断探索水彩的新境界。

(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乡情如初》(水彩画)董顺伟

《静谧•山涧》(水彩画)董顺伟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