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中国心衰中心总部发布了《关于第九批次心衰中心及第七批次基层心衰中心(2022年第一批次)通过认证单位公告》,经过严格的资格预审、总部预审、专家网审以及中国心衰中心总部评审专家现场评审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最终以优异成绩通过认证,成为国家心衰中心标准版认证单位,标志着医院在提升心衰规范化诊疗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由于预后差、治疗手段有限、再入院率及死亡率高等特点,被称为21世纪心血管疾病“最后的堡垒”。
2021年4月,医院正式以结构性心脏病专科为主体启动心衰中心建设,由医院副院长张远起担任心衰中心主任,结构性心脏病专科主任陈建英担任心衰中心副主任,医务部部长龙霄翱担任心衰中心行政总监,结构性心脏病专科副主任李果明担任心衰中心医疗总监,由此揭开了我院心衰中心建设的新篇章。
(资料图片)
2022年5月17日,心衰中心经过一年的建设,终于迎来中国心衰中心总部对我院进行国家标准版心衰中心的最后核查,受湛江市疫情的影响,核查在云端进行。在核查情况反馈阶段,专家组组长李新立教授充分肯定了我院在心衰中心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尤其对互联网医院建设、双向转诊模式和疑难急危重患者的救治等方面亮点给予高度肯定,认为我院初步具备了牵头成立地市级心衰中心联盟的优势。
多学科协助,助力中心建设
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心衰中心迅速组建了一支多学科管理团队,以结构性心脏病专科为主导,联合心脏大血管外科、超声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影像医学中心、麻醉手术中心组建结构性心脏病MDT,设置专门的心衰门诊和心衰病房,开启了我院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新时代。
除了原有的ICD、CRT、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外,我院心衰中心先后开展了粤西地区首例左束支起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EER)等先进医疗技术,也是粤西地区第一家能独立完成TAVR和湛江地区第一家能独立开展左心耳封堵术、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等医疗技术的心血管病中心,其中TAVR手术量位居广东省前列。这些新技术项目的开展对心衰的预防和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引领带动整个粤西地区心衰领域的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心衰中心整合了医院优质医疗资源,提升疑难危重心衰患者的救治水平,推动了心衰中心多学科合作和规范化全方位管理。除了跟心脏大血管外科、康复医学科、精神心理科、全科医学科、临床营养科和药学部等专科建立牢固的MDT,为心衰患者提供全方位全程的服务,还拓展了与老年医学科和急诊医学中心的合作,针对老年心衰患者进行联合管理;开通绿色通道,心衰患者绕行急诊直达心衰病房,为抢救生命加速。
多点突破,提高心衰诊治水平
2021年5月,医院启动重症监护病房一体化管理建设方案,加强结构性心脏病专科CCU病房建设,首期投入560万元进行升级改造。目前CCU共有8张病床,其中4张设为重症心衰病床,病房每年收治心衰患者数量2500例以上,主要病种为缺血性心肌病、心脏瓣膜病、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等。我院ICU和CCU实行一体化管理,ECMO等诊疗技术对重症心衰患者的救治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近年来在医院ECMO团队的大力协助下,我院心衰中心抢救了多例极其危重的心衰患者。
通过心衰中心建设,不断提高区域内基层医务人员防控及管理心衰患者的能力,推动分级诊疗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心衰的规范化、全程化、同质化管理,提升区域内心衰疾病的综合防治水平。
通过推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模式,规范心衰治疗,加强心衰患者长期随访管理,实施并强化以指南为导向的心衰评估、诊疗与管理,力求让每一位心衰患者接受到最规范、有效的治疗,提高心衰的整体救治水平,最大限度降低心衰再住院率和死亡率。
同时,心衰中心团队通过外出学习、内部培训、专家指导等多种方式,严格遵照国家标准版心衰中心建设标准、建设要点以及质控体系,不断完善中心工作的运作流程、质量标准。
此次通过国家标准版心衰中心的认证,充分体现了我院在粤西地区乃至环北部湾地区的医疗技术水平,使区域内心衰患者无需跨区就医,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同时对规范粤西地区心衰患者的诊疗管理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院心衰中心将进一步完善心衰持续性管理网络,不断推进分级诊疗流程,努力对接医院医联体建设,在心衰诊治领域发挥高水平医院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头作用。医院心衰中心将与胸痛中心、房颤中心、瓣膜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等中心一起,为粤西地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治建立起全程闭环管理体系,造福于一方水土,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文/郑重洲、刘喆 图/王喆 审核/郑春凤 审发/吴江荣)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