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中举得佳配

2023-02-13 11:09:37 来源:教育联播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光绪十五年(1889),光绪帝亲政,特加乡试恩科和次年春天的会试恩科。十六岁(虚岁十七)的梁启超参加了当年的广东乡试,以第八名的成绩高中举人。广州贡院是晚清四大贡院之一,号舍有一万多间,广东乡试就在这里举行。按照惯例,考生于八月初八进场,连考三场,每场三天,全部考完才能出场。据当年九月初八那天的《广报》第906 号报道,在中举的 108 人中,新会籍考生有14名,包括潮连的陈昭常、卢臣清,梁启超排名最前。他和三水的梁士诒、南海的梁志文因皆年少而并称“三梁”。梁启超也是全省考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他的老师石星巢在写给朋友汪康年的信中说,梁启超和另外三位考中的学生是“卓荦之士”,四人经学词章各有所长,可见也给老师长了脸。新会谭仲銮为祝贺他中举,专门写了一副对联:“戴凭高材,就贡举才十有六岁;臣朔博士,诵诗书已廿余万言。”以十六岁举明经和饱读诗书的戴凭和东方朔比方梁启超,可见其在乡里已是鼎鼎有名的饱学之士了。

在这次乡试中,因为文章写得漂亮,梁启超引起了两位主考官的注意,也从此成就了一段姻缘。正主考李端棻是贵州人,他幼年丧父,跟着叔叔李朝仪到京城求学。由于从小住在叔叔家里,他与叔叔的女儿,堂妹李蕙仙情同亲兄妹。后来,他考中进士,入翰林院,先后出 任 云 南 学 政 、监 察 御 史 等 。1889 年,他又以内阁学士的身份主持广东乡试。这么多年来,李端棻从未遇见过梁启超这样富有才华的学子。梁启超的文字熔铸经史 ,笔 法 老 到 ,宛 如 一 个 饱 学 宿儒。他决定见一见这个年轻人。他又想到,自己还有一个未出阁的堂妹,如果能与这个博学多才的年轻人结成姻缘,岂不是美事一桩?此时,叔叔李朝仪已经去世八年了,如果自己做主把堂妹嫁出去,如果叔叔地下有知,也会安心的。于是,他马上去请副主考王仁堪出面做媒。没想到王任堪也很欣赏梁启超的才华,正打算请李主考做媒,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这位年轻人。现在李端棻先开了口,他只得将已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于是二人相视一笑,不再提起。

在这种情况下,李端棻决定借着与考生面谈之机,亲自向梁启超表明自己的想法。年轻的梁启超,在这种情况下,远没了当年在叶学政面前侃侃而谈的勇气。因为这件事情太重要了,他从来都没考虑过,而现在面对的又是对自己有恩的主考官。好在婚姻大事理当由父母做主,他倒不用太为难。受李主考的委托,王仁堪 找 到 在 新 会 乡 间 教 书 的 梁 宝瑛,正式商谈此事。梁宝瑛感到很是不安。因为梁家世代耕读,寒门清贫,而李家世代为官,家学绍茂,两家相比,有如天上地下。他感觉齐大非偶,因此就婉言谢绝 了 。 而 李 端 棻 相 信 自 己 的 眼光,绝不会看错人。为了促成这门婚事,他命人对梁宝瑛说了一番话,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我也知道启超出自寒门,但我看中的是他的才华和人品,请不要以贫富论人。小子终非池中之物,一定会前途无量,我不会看错的。我的堂妹是端庄闺秀,深明大义,她一定会同意我的想法。请不必推却了。”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梁宝瑛当然不好再说什么。

两年后的冬天,十九岁的梁启超与二十三岁的李蕙仙在北京完婚。在离开广东北上之前,老师康有为赠诗:“道入天人际,江门风月存。小心结豪俊,内热救黎元。忧国吾其已,乘云世易尊。贾生正年少,诀荡上天门。”也未提及二人门第的差异,而是说梁启超像西汉的贾谊年少才高,此次进京一定会大有作为。由此可见康有为和李端棻一样,十分看重梁启超的才华。事实证明,他们没有看错,梁启超后来的表现,没有辜负妻兄和恩师的期许。

(文/李丹)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