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观速讯丨驰骋青春赛场

2022-11-07 22:17:21 来源:教育快播网

青春,似水花翻涌


(资料图)

本报学生记者 娄佳琳

赛前试练进入水中,他的肌肉不自觉亢奋,心率不论经历多少次比赛都会因紧张和兴奋而加速。比赛即将开始,他沉默着耐心等待哨声,全身的肌肉仿佛都在蓄积力量。随着“哔——”的一声清脆哨响,身体的反应几乎要快于意识,他的腿尽力向身体后方蹬去,整个身体尽量保持流线型,脚踝紧绷,跃入水中。对手划水溅起的水花,观众的呐喊,他已经没有精力去在意。此刻,他的脑中只有一个声音:“快点,再快点!”

他,便是来自机械学院的陆斌,在工大四年的本科时光以及在读研究生的身份使他成为了校游泳队中的“大师兄”。而作为队友们尊重的大师兄,陆斌也自然而然地肩负起了属于游泳队大师兄的责任。尽管前段时间的腰伤还未完全养好,他还是选择了报名参赛。当谈起参赛目的时,陆斌说道,“更多是为了能和队友们相聚一道训练,并且希望能在校运会中发现一些好苗子,为我校参加明年举办的四年一度的重大赛事——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做准备。”

大学的校游泳队对于陆斌来说不仅仅是一支简单的队伍,更是一个富有凝聚力的团体,队友之间志同道合,情同手足。在校游泳队,他邂逅了许多重要的战友:无数次的训练中,他们互相督促进步;数不清的比赛中,他们为自己也为对方加油鼓气。“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事吗?”谈到这个,陆斌脸上的笑意多了几分骄傲,“在大一升大二的那个暑假,我报名参加了中国大学生阳光体育游泳比赛。但是当时教练去了美国,而在我比较迷茫的时候,师兄程兆赢主动站出来代替教练给我布置训练计划。本来以为这次比赛只是去见见世面,没想到最后我意外地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拿了两块金牌,还破了一个记录。”

而对于如何应对赛事这一问题,身经百战的陆斌给出了诚恳的建议:“在赛前的生活中要注意饮食与睡眠,训练时要注意细节,努力把每一个微小的动作都做到位,训练前后要拉伸肌肉、放松到位。在比赛时,尤其是下水之后,不能有过多的杂念,保持专注。心态上的紧张是不可避免的,哪怕你认为自己胜券在握,依然会觉得紧张。紧张不一定是负面的,适度的紧张有助于肌肉的亢奋,更好地发挥出训练的效果。”

当回忆起游泳的这十几年时光,陆斌的脸上浮现出感慨而怀念的神色。时至今日,第一次下泳池的画面依旧鲜明地烙印在他的脑中。泳池中漂浮着的几块浮板,已经有几个孩子下水了,哀嚎与扑腾声在馆中久久回荡。陆斌同另几个不会游泳的孩子胆怯地站在一边,不时用眼神试探地望向教练。而就在这时,他感觉自己突然飞了出去,甚至还来不及反应就被教练踹进了泳池。冰凉的水浸透了身体,陆斌在手忙脚乱之中抓住了浮板,不过兴奋与好奇很快代替了恐惧,涌上心头。从此,他便与水结缘。

陆斌在一年级时就被宁波市队的教练挑中,此后六年的时光里是几乎没有间断的训练,一年365天可能有340天都在水里。当其他孩子放学之后都在结伴玩耍时,陆斌已经在前往训练的路上。在六年级毕业时,面临着进入省队训练和正常升学读书之间的艰难抉择,陆斌最终选择了后者。不过这只是他和游泳之间暂时的告别,在上大学之后,陆斌加入了校游泳队,重拾了这项运动。

长达六年的空窗期,难以想象他是怎样鼓起勇气重拾游泳,其中又经历了怎样艰辛的训练。但是陆斌在谈论这一切时,脸上一直挂着淡淡的笑意说明了原因——因为热爱,他无惧路途艰难。热爱是一个人内心最深沉持久的力量,它不是一闪而过的心血来潮,也不会因为年节更替而消逝。相反,在历经时光考验与洗礼后,它依然能够让人直面困难不言放弃,抖擞精神再次出发。当然,陆斌在大学能够重拾游泳,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小时候刻苦的训练留下了很好的基础。青春似水花翻涌,少年与梦想同行。不留余力地为自己的初心与热衷而奋斗吧,尽管有时努力并不在原本期待的时间里结出果实,但终有一日所有的努力都会兑现。

青春在赛场和课堂同时闪耀

本报学生记者 宋飔佳 陈玉娥

乌云在运动场上空静默着,阴雨天湿冷的微风正迎面吹拂。这是浙江工业大学第三十三届运动会女子100米决赛的现场,同其他七名对手一起,娄一乔已在起跑线就位。“各就各位,预备——啪!”一声枪响,八道影子如闪电般跃出,娄一乔很快占据优势位置。瞬息间起跑的枪声和观众的呐喊都被她抛诸脑后,冲刺、冲刺!随着秒表按下,健行学院迎来了本次运动会的第一个荣誉,“娄一乔,女子100米决赛第三名!”在众人的欢呼中,娄一乔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此次比赛后,成绩亮眼的娄一乔引起了校短跑队的注意,不日她将开始短跑队的训练。

谈到短跑的启蒙,娄一乔认为是受到了家庭的影响。童年时代,“飞机降落”游戏是小娄一乔最喜欢的游戏。挂在爸爸的手臂上,飞机起飞——降落,跟随着爸爸的脚步,娄一乔学习着“地面滑翔”。稍大一点后,同为短跑健将的姐姐成为她学习和超越的目标,娄一乔就此开始了她的短跑摘金之路。从小学第一次参加短跑比赛至高中,在校内娄一乔是雷打不动的短跑第一名,校友对她的评价是“无法超越”;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市、区运动会也创造了优异的成绩。

雷诺兹曾说:“假如你有天赋,勤奋会使它变得更有价值。”摘金并非一日之功,纵使拥有卓越的天资,若不持之以恒地刻苦努力,最后也只能徒伤仲永。短跑,从鸣枪到冲线,少则五十米,多则四百米,拼尽全力,几个呼吸间爆发出的,是无数个痛苦训练的日夜那厚重的沉淀。娄一乔回忆起初中时代田径队的高强度训练,如是说道:“那时候训练结束就在垃圾桶边吐,还要修竞赛班的课程,整个人都昏昏的。”而正是在这样高强度的咬牙坚持下,娄一乔的努力终得回报,一个个短跑比赛的奖牌正是她奋勉的证明。虽然后来因学业而退出田径队,娄一乔并没有放弃奔跑,如今在大学中再次加入短跑队,也是她逐梦路上的又一大步。

事实上,娄一乔除了在短跑上颇有成就外,在排球方面也有不错的成绩,曾在温州市青少年阳光运动会排球联赛中,与队友一起拿下高中女子组的第八名。如今她不仅是短跑队的一员,还在参加校女排的训练。同时,她在学习上也名列前茅。省优秀团员、市优秀学生,作文大赛、数学竞赛、朗诵比赛、英语测评,娄一乔学习的大树上硕果累累,是优秀的“多面手”。

作为运动和学习的“双优生”,娄一乔对自己的时间有着清晰的规划。“运动的时候就好好运动,学习的时候就好好学习。”平时娄一乔以学业为重,每天给自己开列一份明确的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履行。除了宿舍和教室,娄一乔最多出现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图书馆明亮的灯光、众人一道学习的氛围让她保持着高效的学习效率。运动则不同,与其说它是一个任务,不如说是生活的调味剂。运动是一种放松方式,娄一乔的生活与运动紧紧结合。她常常快步跑去教室上课,上下楼梯会大步大步地跨着走,学习疲惫时也会去跑步放松。“训练就是我的生活嘛。”娄一乔笑道。

运动给娄一乔带来激情,这份激情被迁移入学习之中。运动会与考试周相撞,娄一乔的第一反应是焦虑。在运动会的前一天晚上,面对成堆的学习资料却静不下心来,娄一乔提起钉鞋就奔向操场。跑步归来,又充满了学习的斗志。对于娄一乔来说,运动和学习并不冲突,她将两者分别比作月亮与六便士:运动是她的追求,学习则是她追求运动的基础。两者都深深融入她的生活,是她青春中浓墨重彩的笔迹。

若说青春中有什么遗憾,对娄一乔来说“没有走体育这条路”会是其中之一,但这并不代表她后悔什么,因为“走现在这条路也是一个精彩的选择”。上塘河水静静流淌,娄一乔的眼里自信而清澈;既往不恋,当下不杂,十八岁的娄一乔、双优生的娄一乔,她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让我们期待娄一乔更加出色的明天!

同样“智体兼备”的还有来自教科学院教育技术学2101班的的郑涵仁,这是他的第二次运动会之旅。接力跑赛道上,他从教科伙伴手中拿过接力棒奋力冲刺;三级跳的沙坑前,他完成一次次近乎完美的助跑、起跳、跃起、落地,干净利落的动作让他在一众高水平运动员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当提及众人口中的田赛径赛“两开花”时,郑涵仁讲起了他与田径结缘的契机:“我觉得一切都始于一种喜欢吧。小学的时候感觉自己运动天赋不错,就主动报名参加了校篮球队。但篮球对体力的要求较高,于是我被老师拉去田径队训练。”也正是因为这种机缘巧合,郑涵仁从篮球队到田径队,开始了日复一日的短跑训练。“当时我感觉特别累,基本上每天练完都会吐,可成绩也没有什么实质性进步,于是就想着多尝试一下其他项目,换一个赛道去练三级跳远。”田径队的爆发力训练让他很快上手了这个新项目,但是当时缺乏专业教练的针对性训练,他也只能在课余生活之外自行慢慢摸索。体育锻炼对他心态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初高中时期的学业压力让郑涵仁暂别体育,虽然遗憾于没有继续田径生涯,但他也发现这段经历培养了自己吃苦耐劳的心性并作用于学业生活中。郑涵仁在智育方面的表现也十分出色,上学年他获得了省政府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等多项荣誉。“像体育比赛肯定是有输也有赢。一个人不可能总是赢,他不练的话肯定会越来越差;一个人也不可能一直输,只要他肯持之以恒地训练,时间久了是能看到明显进步的。”正如班固“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之言,他将此作为自己学习道路上的信条,“偶尔的一些失利和挫折,你往大了看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只要你能及时发现问题,勇敢地去面对,每天前进一点点,长此以往还是能看到自己的进步的。”如今,大二的他已经能游刃有余地平衡学习与运动的关系了:运动会前夕突击训练田径项目,日常生活中偶尔打打篮球放松身心,他称自己是“以学业为重心的运动”。

当问到未来对两者的规划时,他坦言自己未来还是将以学业为重,把一些想法放在心里默默努力,把每一小步踏实走好,把每一门功课都抓紧,然后再尽量去冲刺竞赛、保研之类的更高水平,这不仅是他的目标,更是他对自我定位的一次明确。至于运动,郑涵仁现在更多地是将其作为一种解压方式和娱乐项目去进行。本次运动会取得的成绩于郑涵仁而言是满意的,虽与高中时期相比成绩有所下降,但也在他的预期范围内。“我觉得如果明年再参加的话,我的水平可能会更差一点,但我觉得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谁都想争第一。只是后来你会慢慢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当时的水平了,所以只要享受这个过程就很好了。就像运动这方面,我可能也就随性一点,任其发展吧,没有特意去规划什么。”对于未来的期待,郑涵仁如是说。

赛场上的他跳出了完美的弧线,教室里的他亦能交出优秀的答卷——郑涵仁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学业与运动未尝不可兼得!

飞扬少年十年一剑

本报学生记者 陈瑜潇

跑道上,他弯腰俯身,听着耳边雷鸣般的呐喊暗自准备。这个动作他已经重复做了十年,但每一次的俯身起跑都伴随着止不住的心跳。“预备,跑——”,枪响了,他迅速弓起身子,用力一蹬,便如离弦的弓射出赛道。赛道上,他昂首挺胸,规律地摆动着有力的双臂,迈着匀称紧凑的步伐,蹬动有力,整个过程显得自在轻松。耳边的风带来了观众席上的欢呼,额间的汗水在模糊视线的同时也坚定了信念。1500米的跑道上只见那飞扬的少年,向前奔去,穿过终点线,也似乎穿过了光阴。

他,便是来自人文学院的赵文哲,算上在工大训练的一年时间,他的体育生涯已有十个年头。因为身处高水平运动队,所以需要参加每一场大大小小的比赛,这次的校运会也不例外。可能外界对他们的印象都还只停留在表层,只看到了他们在领奖台上闪闪发光、意气风发的模样。但所有光鲜亮丽形象的背后,都曾熬过无数个不为人知的黑夜。在备赛期间,赵文哲有因训练强度过大而导致状态不佳的时候,再加之自身学业的负担,精神疲惫已是家常便饭。但正如他所说:“这十年大大小小的挫折我都经历过,这些事情都已成为我日常生活的缩影了,对我的影响也渐渐减小。”在这次校运会上,赵文哲拿下男子1500米的金牌。

十年走来着实不易,在谈及自己十年来走过的路时,赵文哲笑了笑,说道:“的确,从刚开始进入到体育到现在,我经历了考学的努力,比赛的紧张,失利的痛苦……”在谈及这些时他的脸上多了几许释然。被问及一路走来有没有什么感谢的人时,他又收敛了笑意,换上严肃的态度,提到了对他悉心呵护和培养的父母、教练,以及带他走上田径这条路的哥哥,最后,还有一直坚持到现在的自己。他最想感谢的还是一直给予他物质和精神上支持的父母。在回忆与父母之间的故事时,他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但他眼中那微闪的光芒足以体现他对这份回忆的珍视。那是在12月的晚上,赵文哲刚刚结束了高强度训练,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躺在操场上,迷糊间看到了父亲朝他走来,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披在他身上,又带着他在操场走了一圈放松。当天晚上的他被无尽的疲劳感所支配,但事后想起来确是满满的惊讶和感动:惊讶于父亲的突然出现,也感动于父亲一直以来的默默关注。

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赵文哲也有着自己清晰的预想。未来的他会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业上,体育在自己的生活中将转变为一个兴趣爱好继续存在。因为有着独一份的十年训练经验,所以赵文哲也想将自身在体育生涯中感受到的精神传播给周围需要的人。若条件允许,他准备在大三或大二下半年去筹办一个跑团,借此把这种运动氛围分享给每一个热爱运动的人。同时作为广播电视学的一名学生,他也想“会在跑团运作的过程中,尝试去把专业课知识,如视频剪辑和传媒的理念融入进去,完成两个领域之间的交流”。

十年——一个带有深厚力量的时间单位,难以想象赵文哲在这十年中是如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下来的。“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赵文哲的座右铭,也是陪他走过数个低谷的箴言。在无数个失意的时刻,他破釜沉舟,屏息朝着前方的光奔去;他卧薪尝胆,迎着希望的风浪驰骋。十年磨一剑,风雨从来都未曾阻挡。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